www.zyqc.cc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 "热市场"的"冷思考":零部件打造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热市场"的"冷思考":零部件打造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编辑:未知 时间:10.01.10 来源:专汽之都 标签:市场 思考 零部件 打造 核心 竞争力 迫在眉睫 

  金融危机重创海外汽车巨头,2009年中国汽车业却一枝独秀。北美、西欧和日本三大汽车市场均出现多年未见的下跌,而中国跃入千万级汽车产销大国,在全球汽车市场所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13.3%提高到2009年的20%以上。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零部件产销量也节节高升,中国汽车行业似乎正在经历一个“暖冬”。然而,越是“热市场”,越要“冷思考”。在为国内汽车业欢呼的同时,也要看到行业存在的不足。量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质的提高,汽车大国并不意味着汽车强国,何时才能出现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整车如此,零部件更是如此。

  一位业内人士说,如果给我国整车企业打60分的话,我国零部件企业只能得40分。国内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与国外差距很大,尤其是一些核心零部件。以北京现代为例,公司的利润大部分转移到了与之配套的外资零部件企业现代摩比斯。给北京现代供货的中方零部件都是随着主机厂整车价格的下降而调低价格,而摩比斯却不是。由此可见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短板。

  当然,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并非均无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福耀玻璃、中鼎股份、潍柴动力等公司在各自的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有的公司甚至还得到了海外客户的认可。可必须看到的现实是,福耀玻璃等公司的产品并非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还容易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受到冲击。

  在动力总成等关键领域,并没有国内汽车企业的身影。虽然我们也有发动机做得比较好的公司,如潍柴动力,但是跟海外重卡发动机巨头相比仍差距悬殊,其核心配件仍需要从海外进口,并承受昂贵的报价。

  打造提升国内汽车零部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分析人士表示,要缩短这种差距,必须首先要在研发方面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其次还要有市场。越来越严格的节能、环保、全球法规与标准,增加了零部件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性。可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国内零部件企业不愿意投入,仅仅满足于粗放式的增长。

  平心而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发达国家的公司相比,起步要晚很多,而已经领先的国外企业并未放松研发,此外还有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靠自己埋头苦干、奋力追赶并实现超越,企业确实有难处。可是,这并不能成为自甘落后的理由。诚然,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不具备赶超条件,但是更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抓紧研发,锻炼内功,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们看到,有的企业抓住了金融危机提供的机会,弯道超车、抓紧海外收购,如北汽成功收购萨博技术,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框架协议。且不论最终的效果如何,至少这种做法表明了企业不甘落后的雄心,也为零部件企业提供了一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当然,海外并购做起来并不容易,北汽、吉利都是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具有这方面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就连北汽控股的董事长徐和谊也感慨,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公司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其实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本来就是凤毛麟角。我们希望,早日在中国看到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巨头。

欢迎转载专汽之都网 - 专用车报价,配件,资讯,服务,视频,图片全知道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http://www.zqzd.com/Article/Detail/6657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加微信)
网友评论
猜您喜欢
    ©2007-2019 随州市金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限        鄂ICP备18020356号-1     鄂ICP备14002996号-2
    金慧信息技术公司 www.zqzd.com -- 专用车报价、配件、资讯、图片、视频、服务站全知道(中国专用汽车网)
    [专汽之都网] 随州市金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