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yqc.cc
 首页 > 行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编辑:内容员 时间:15.03.11 来源:卡车之家 标签:两会 中国制造 

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菱星马董事长刘汉如向我们解读了两会期间与卡车行业相关的政策。下面我们那就来听听刘汉如是如何看待2015年两会的。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今年的“两会”和以往风格有所区别,提倡问题导向性,直面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敢于面对矛盾。政府工作报告中,2014年总结的篇幅比较少,更多的是2015年安排的工作,非常详实具体,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一些关键词、网络语言都在报告中得到体现,比较亲民,接地气。

●  国家三大战略 关注未来的机遇

与汽车相关的内容中,关注度最高的是轿车的城市治堵、环境污染。2014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对商用车影响比较大,此次两会提出了重点实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刘汉如向我们解读了这三大战略下可能对卡车市场带来的机遇。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重点实施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一路一带”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对海外进行投资,鼓励先进产能通过一路一带带到海外市场,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拉动投资,对实体经济和相关企业起到拉动作用。 作为国家大的战略,从顶层设计架构,解决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问题,满足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展战略中长期对商用车有所促进。一个是固定资产的调整。另一个是环保的治理。

长江经济带战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在三大战略的基础上,还包括:西部战略、东北战略,沿海产业升级。其中西部战略也是和一路一带战略相呼应,两者结合。沿海产业升级中,最重要的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铁路、水利8千亿 基建投资促进大

铁路8千亿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仍然是强刺激,说明国家仍然重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仍然是未来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选项。但是和以往房地产、光伏等产业同质化严重的产业相比,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还有个8千亿投资是水利建设,去年“南水北调”长江水能能够引导北京、天津,惠及6千万人,就是一项了不起的大工程。水利建设的投资能够解决抗旱、防涝、解决饮用水的安全等问题。

这些投资项目对商用车行业将会有很大的促进发展。

●  “中国制造2025” 促进汽车行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带来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制造2025”: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刘汉如认为,这是此次两会对制造业最大的亮点。

“中国制造2025”是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对增强了行业发展的信心,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它将引导中国汽车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德国、美国、日本等都是制造大国,但工业的发展也都有过程,早期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也不是很高,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这么多的技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核心则是高端制造业。

我国正处于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现在面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问题,尤其是传统制造行业将不再具备优势。高端合资制造产业回归欧洲美国,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往东南亚转移。长此以往,中国制造业将出现产业空洞化,“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对行业极大的激励和鼓舞。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刘汉如认为,只要方向走对了,再过10年、20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一定会像德国制造一样享誉全球。首先,近年中国体制机制创新,政府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再加上中华民族勤奋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完全具备这方面的基础和条件。

这次“中国制造2025”是由工程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历时1年半以上的时间进行论证,逐步修改完善,可能变成中国制造的纲领性文件,比以往的汽车产业政策会有更高的标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很大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  环保不打折 踏实做产品

环境问题也是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政府的决策重点在问题导向,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契机。环境问题涉及面很宽,主要包括空气、土壤和水污染,对汽车行业也是影响较大。

机动车的污染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例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商用车的污染比乘用车更严重。除了呼吁,作为参与者,卡车企业要做改革的推动者践行者,商用车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汽车制造业在环境的压力下,应该有担当意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淘汰落后的产品。

刘汉如介绍说,华菱在7、8年前就着力开发发动机,严格按照国家和欧盟的标准,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他也呼吁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重视打假,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开机技术进步,促进创新。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华菱汉马发动机

对商用车排放最大的就是发动机,除了生产一致性、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后面使用中的监督管理。从国二到国三时鼓励多种技术路线,但是路走歪了,出现了很多假国三。好在国四刚刚实施的过程中,假冒刚刚露头就被猛击一下,特别是轻卡的国四。

刘汉如说,对排放的升级,不要抱有幻想,老老实实搞创新。未来继续淘汰黄标车,而且淘汰力度会更大。

因为中国政府现在具有比较强的执行力,积极推进,环境问题和民众息息相关,民众也都非常关注。在这两个条件下,刘汉如相信中国的治理时间要快于欧美国家。

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 减轻企业的负担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一定要有政策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布局已经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聚焦的热点话题。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对商用车企业来说,最密切相关的便是全面的贯彻落实深化改革。

首先是减少审批,特别是对中介机构,政府已经下决心砍掉了三分之一。比如说放开了工商注册,极大激活了市场活力。通过审批的减法,换来市场的乘法。

其次是各个部委的职能合并。目前对汽车企业包括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环保部、3C管理等,职能重复的实实在在为企业简政放权,为企业减轻负担。

这些政府部门虽然没有收钱,但他们政策的变化导致企业负担不降反升。每个汽车制造企业每年的检测费用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尤其是现在实体经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虽然检测没有错,但应该对效果进行评估,考量是不是做到最优。

刘汉如认为目前国内的实体企业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没有好的环境不能吸引优秀的企业,政府需要创造好的环境。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今年困难还会加大,刘汉如就提议中国经济体放开银行,放开监管。让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通过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来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市场活力。

依法治国得到普遍响应。刘汉如认为从人情社会回归到正规渠道,这样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受益者。对企业也是一样要依法治企。

国家现在比较薄弱的是监督和执法,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目前,执行政策的企业也没有得到褒奖,关键是违规的企业也没有得到惩罚。相信随着深化改革的深入,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  自主品牌贵在坚持 工业文化最重要

拿乘用车市场举例,汽车自主品牌面临很大的危机,市场用户更多的都是用合资品牌车型,以前合资公司的产品是供不应求。

但现在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盈利能力急转直下,合资公司经销网络出现困难,开始想企业要求补贴。

华菱刘汉如谈两会:中国制造2025最给力

我们应该形成自主品牌文化,越困难越要努力,政府应该竭尽所有支持自主品牌,也是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

越在困难的时候,中国的自主品牌还是非常有希望,刘汉如认为,贵在坚持,3-5年以后一定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未来。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之后,我们看到了华为小米的兴起,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相信国人的智慧能够坚持下去。对商用车行业也是一样, 虽然其他企业纷纷合资,但我们对自主品牌一直充满信心,贵在坚持。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加上现在这么好的形势。华菱发动机变速箱的项目也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商用车核心还是心脏,华菱做了三年的三高试验,交了那么多的学费,换来了市场正面的反馈。不光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工艺和材料,还有更重要的是工业文化。这些都需要全面向国外学习。这两年基本在市场站住,三年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就将是伟大的成就。

●  编后语

除了最近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从刘汉如的介绍中,“中国制造2025”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未来中国制造业的长远规划及支持。这对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也是极大的利好。

虽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下调至7%,但三大政策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排放升级带来的产业升级也将为卡车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15年两会:中国汽车与民生七大关键词分析

两会:推广双燃料汽车 或减排3.4亿吨/年

欢迎转载专汽之都网 - 专用车报价,配件,资讯,服务,视频,图片全知道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http://www.zqzd.com/Article/Detail/118150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加微信)
网友评论
猜您喜欢
    ©2007-2019 随州市金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限        鄂ICP备18020356号-1     鄂ICP备14002996号-2
    金慧信息技术公司 www.zqzd.com -- 专用车报价、配件、资讯、图片、视频、服务站全知道(中国专用汽车网)
    [专汽之都网] 随州市金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