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yqc.cc
 首页 > 技术文献 > 维修保养 > 商用车ABS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

商用车ABS结构原理及故障诊断

编辑:专汽知道网 时间:10.08.17 来源: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标签:商用车 ABS 结构 原理 故障 

  在商用卡车及货车上,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 ABS )已成为一种标准配置。下面对该车型所采用的四传感器、四通道、独立控制的ABS组成、部件结构及故障诊断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 ABS的组成 商用卡车ABS主要由轮速传感器、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1.1轮速传感器 轮速传感器由齿型传感器转子、传感线圈及磁铁组成。传感器装在制动盘内侧,当车轮转动时,传感器产生一个脉冲电压信号。当车速增加时,脉冲电压的频率也增加,从而反映车轮的转速。

  1.2 ECU(电子控制器) ECU接受轮速传感器的信号计算出车轮转动速度,然后提供一个直流电流到电磁阀,同时还控制电磁阀继电器及电动机继电器的ON/OFF状态。若检测到系统的电气故障,ECU则停止ABS工作,回到常规制动状态。

  1.3执行器 ABS执行器包括1个电动机及油泵、2个继电器、8个,电磁阀。

  2 ABS控制电路

  3 ABS故障诊断

  3.1 ABS自检功能

  a. ABS具有自检功能,在点火开关每次闭合时报警灯会亮起1 s。在车、速第一次达到6 km/h时,系统进行另一项测试,当系统测试时可听到机械动作声,止为自检测试的正常现象。若此时检测到故障,则ABS报警灯将持续亮着。

  b.在行驶中,当ABS作用时,可听到机械动作声音,并能感到制动踏板抖动,此属正常现象。

  c.当车速低于10 km/h时,ABS不起作用。

  d.当ABS发生故障时,仪表板上的ABS报警灯将闪亮,提示驾驶员系统发生故障,应该及时读取故障码。

  3.2 故障码的读取与清除

  3.2.1 通过ABS报警灯读取和清除故障码

  3.2.1.1故障码的读取

  a.汽车以大于30 km/h的车速行驶1 min以上,然后停车,断开点火开关。

  b.使用适当导线将诊断插座的9号端子接好。

  c.接通点火开关,注意不要起动发动机,不要踩制动踏板。

  d. 3 s后,ABS报警灯开始闪动,根据其闪烁间隔和规律读取故障码。

  e.故障代码一般为两位。从代码12开始显示,最后一组代码显示完毕后,又回到第一组,重复显示。

  f.当多个故障发生时,ECU最多只能存储3组故障码。

  g.参考故障码表2,确认故障部位,按照相应的程序排除故障。

  h.故障排除后,应清除故障码。

  3.2.1.2清除故障码

  a.拆开检查端子,并将其搭铁。

  b.在12.5 s内连续将检查端子搭铁3次以上,每次搭铁时间应超过1s。故障码清除后,ABS报警灯熄灭。

  3.2.2使用诊断仪器CONSULT-II进行故障自诊断

  a.断开点火开关。

  b.将CONSULT-II与诊断插座连接。

  c.起动发动机,以大于30 km/h的速度行驶1min以上。

  d.停车,但保持发动机运转。按下CONSULT-II显示器上的“START”。 e.选择“ABS”。

  f.按“SELF-DIAG RESULTS”。此时显示器上将会显示检测到的故障。

  g.根据故障提示,按照相应诊断程序进行必要的检查维修。

  h.在故障排除后,按下“ERASE”,清除故障码。

  3.3 道路测试 ABS故障排除后,应进行道路测试,确保其能正常工作。

  a.汽车以大于30 km/h的速度行驶1 min以上,检查ABS报警灯是否维持熄灭状态。若维持熄灭状态,测试结束。若不能维持熄灭状态,重新进行自诊断。

  b.若维修后ABS报警灯不再亮,则在一安全路段行车制动,确认ABS功能正常。注意此时指示会在5 min后终止,当点火开关由断开状态再次接通时,ABS报警灯应亮。 注意:在维修传感器电路后,当点火开关转到ON时,ABS报警灯会亮起。在汽车以大于80 km/h的速度行驶1 min后,灯即会熄灭。

欢迎转载专汽之都网 - 专用车报价,配件,资讯,服务,视频,图片全知道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网址:http://www.zqzd.com/Article/Detail/12168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加微信)
网友评论
猜您喜欢
    ©2007-2019 随州市金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限        鄂ICP备18020356号-1     鄂ICP备14002996号-2
    金慧信息技术公司 www.zqzd.com -- 专用车报价、配件、资讯、图片、视频、服务站全知道(中国专用汽车网)
    [专汽之都网] 随州市金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联合主办